“兄弟,我来看你了,你在天堂还好吗?”
王建龙抚摸着战友的照片,眼睛再次湿润了。38年过去了,这位曾上过战场的硬汉,每次说起他和战友们之间的生死诺言,仍旧动情不已。
“我讲过一句话,我有一碗饭吃,假如他们(战友父母)需要,有半碗我都会给他们。”
(资料图片)
“两个字,承诺。因为我的承诺,我就必须这么做。”
王建龙1983年11月当兵,他说在部队当兵,是他一辈子的荣耀。1984年7月12日,王健龙所在部队接到命令,奉命到南疆参战。
“打仗前,不怕是假的,因为我们都是人,去了就面临死,那你说肯定怕。但是在当时那个时候,没有怕这个概念,因为你没有时间去想怕这个概念了。”
那时候,王建龙和他的战友们都是二十岁左右,都没有成家,大家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父母亲,所以战斗前夕,他们相互之间做了一个承诺:谁在阵地上牺牲了,活下来的战友必须要照顾好牺牲战友的父母亲,把牺牲战友的父母亲当作自己的父母亲去看待,去照顾。
战斗是残酷的。有个116高地,用王建龙的话来说:“这个高地我去了四次,那时我们叫它“生死线”,11个人上去,4个人下来,8个人上去,我一个人下来……”
1985年1月19日的那个清晨,是王建龙永远忘却不了的记忆,那天,即将上高地的战友冯伟兴来找他,他们一起吃了早饭。因为深知这个高地的危险性,王建龙对冯伟兴是千叮嘱万嘱咐:“我说你一定要小心,一定要注意安全,但是没想到19号早上的告别,就成为了永远……”
战友牺牲的消息传来,王建龙说他当时脑海中一片空白,只知道抱着战友的遗体痛哭……同时心里再次暗暗下定决心:如果自己能活着回去,一定要照顾好牺牲战友的父母,给他们养老送终。
战争给王建龙带来了身体的伤残,他的左边耳朵是聋的,脑袋里还有弹片。从战场上回来后,王建龙经常梦到战友:“梦见他们的时候,晚上睡觉的时候,我老婆讲我,又发神经了,因为我的两只脚嘣嘣蹦又开始打仗了。”
回来后的王建龙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,他和战友们一起寻访着每一位牺牲战友的父母亲,逢年过节都登门探望,平时经常给他们寄钱寄东西。
“那时候去,我们不是喊伯父伯母了,而是喊爸爸妈妈。”王建龙说:“尽孝不能等,他们在的时候,能看一次是一次,再不看就看不到了。”
就这样,在长达38年的时间里,王建龙和战友们寻找、照顾着十几位牺牲战友父母,从未停止。
平日里工作很忙,但是再忙王建龙也会抽出时间去看望牺牲战友的父母,他说:“再忙也不能忘了自己的承诺,假如说我牺牲了,他们也会这样做的,这是肯定的。”
在这么多年的相处中,牺牲战友的父母也把王建龙看作自己的儿子一样对待,王建龙说自己心里有烦恼的时候,就去跟他们去说说,他也从内心里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爸爸妈妈。
2013年,王建龙荣获“中国好人”称号。王建龙谦虚地表示,荣誉并不属于他一个人,自己只不过是众多战友的代表,“因为我好多战友都在做这件事情,包括我们伤残的战友都在照顾着牺牲战友的父母亲。”
王建龙说:“当过兵的人,他的毅力不一样。不怕艰巨,说白了,我死都不怕,我死门关都过来了,我还有什么可怕的呢?只要是正义的事情,我肯定都会去做!”
战场上的一句承诺,王建龙用一生来兑现!38年来,他和战友们一起照顾着十几位牺牲战友的父母,谱写了一首感人的人间大爱之歌,这一切,都因为当初的一句生死诺言。
王建龙说:“一诺千金,因为我曾经是个兵!”
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五周年,展现退役军人不忘初心、永葆军人本色、在各条战线上奋发有为、再立新功的感人事迹和动人风采。由安徽省广播电视局指导,安徽广播电视台媒资版权与短视频中心和影视剧中心联合制作的《曾经是个兵 一生正步走》系列短视频自7月31日起在安徽影视频道、安徽卫视ATV客户端、好看视频、抖音及各新媒体平台播出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3 今日数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3005074号-40 联系邮箱:5 85 59 73 @qq.com